快眼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快眼看书 > 九元及第,女帝竟然是我前妻? > 第34章 共理之心

第34章 共理之心

“这不是我赢。¨白.马¢书!院+ !更.新`最_全+”

“这是你,撑不下去了。”

凤仪宫账一贴,整个朝堂再没吭声。

不是没人想说,是没人敢再说。

三十年宫账,查出来五百多笔不归银、十七个吃空饷名字、十二道“代批”假章、三道“银批未归”死账。

光是凤仪宫这一本账,就顶上过去三年查出来的全部户部黑账。

而且这还只是——第一卷。

宫里不再发话。

太后闭门不见,连日食都减了。

监察司没了,礼部也断了声,御史台干脆把原来那套“政务监督卷”全部封档,说“制度更新中,不再出文”。

中书堂那几位老臣私下聚过一次,结论很简单:

——陛下这是把刀给了李洵玉。

而且不是借。

是送。

而陛下确实也没藏着掖着。

这天早朝结束后,姬姒意直接传政绩司入昭阳。

李洵玉到时,没人拦,直接进了正殿。

殿里只有她一个人。

一桌一卷。

一笔一印。

姬姒意指着桌上的文书,说:“这份你来写,我只签字。”

李洵玉扫了一眼,心里明白了。

这是——政纲。

不是政绩司规章,不是调令,不是赋文。

是这个朝代,第一份由女帝亲签、政绩主笔的“朝政纲纪书”。

他看完第一页,没说话。

抬笔就写。\第¢一,看-书`网′ _已\发\布~最`新.章?节,

第一行:

【凡今后朝政所涉,账为前,礼为后。】

第二行:

【政绩为御前直署,无需内阁合议,直接对朕。】

第三行:

【政绩司设“中枢分理署”,统筹六部交账,每旬抄录一次,送昭阳备案。】

第四行:

【政绩所贴之榜,凡百姓公议认可者,可为“政心榜”,为实政参考。】

整整一炷香,李洵玉一口气写了九条。

字不是最好看的,规矩也不是最细致的。

但每一条——都砸在这王朝权力最深那一块。

写完,他没说“请陛下过目”。

他只是把笔一放,轻声说:“你敢签,我就敢扛。”

姬姒意看完九条,只说了一句:“再加一条。”

“第十条,我写。”

她提笔落字:

【政绩所施之令,若因政局、宗亲、内宫或其他旧制阻碍,不便由我下达者——】

【可由李洵玉代朕施行。】

【如朕亲批。】

她写完,递过去。

李洵玉盯着那一行字,看了半晌,问:“你信我?”

“我信你。”

“你就不怕哪天我借你之名,真砍翻这座朝堂?”

“你若真砍。”

“那就代表——这朝堂,活该被砍。”

政纲书签完那晚,昭阳殿贴出告文:

【政绩司正式升为“政绩中枢署”,掌王朝全账。+优/品+小!说+网? ·更-新·最!快+】

【直属于帝,特设“共理之权”。】

【凡政绩所出,若盖‘共理印’,可视为帝命施行。】

共理印,三字红章,由女帝与李洵玉共同持有。

从今往后,账权归政绩,执令归印章。

这不是“他为她办事”。

是——她愿与他共治。

杜世清看完那枚共理印印模,激动得原地打转:“大人,这下是真封顶了!”

“您不是辅臣了!”

“您是共政了!”

“这印在,您出门干账,谁还敢说您一句?”

“您这回是真成朝纲中枢了啊!”

李洵玉没笑。

只是低头看着那枚刚刚刻好的朱印。

一笔一划,都印着她的字迹。

【共理】

“我不是朝纲。”

“我是——她留给这朝堂最后的一点信。”

那晚他没睡。

他坐在政绩司后堂,一页页翻着那本已经泛黄的“修墙账”。

翻着翻着,轻声一句:

“你给我共理印。”

“我就帮你把这一道道烂账,一刀刀挖到底。”

“你不砍。”

“我砍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