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声音有点耳熟。_狐`恋_蚊-穴/ `首′发/
他迷迷糊糊的想。
好像是祖母身边的德公公。
他在说什么?
好像是……
“陛下放心吧,奴才亲自去挑的人,都是在净房干了起码二十年活的人,保管手脚麻利,一定不会给楚王殿下留下后遗症的。”
然后,他就被架了起来,送进了一间昏暗的小屋里。
两个笑容仿佛固定在脸上,笑得像是假人一样的老太监靠了过来。
一个点上了蜡烛,拿着一把刀在火焰上消毒,一个轻手轻脚的为他褪去了衣裤。
冷不丁的和冷空气一接触,李隆基终于清醒过来,他惊恐的呜咽出声,却被绳子死死的固定在榻上,只能看着那两个人离他越来越近……
“呜呜呜……呜!!!”
不多时,德太监弓着腰出来复命。
“已经处理干净了,陛下放心,老奴亲自瞧过了,处理得非常干净,楚王殿下大概半个月就能恢复过来了。”
武曌点了点头,没说话。^天`禧′暁^税¨罔` /最~薪^漳/截-庚¨新?筷?
李旦被侍卫紧紧控制在座位上,听到这话,便
知道再也无力回天,绝望的闭上了眼睛。
武曌将手头刚刚写好的诏书递给了德太监。
诏书不长,内容很简单,却能掀起一池风浪——废去李隆基的楚王位,贬为庶人,囚禁宫外,其后代及其本人永世不得恢复皇室身份。
李隆基算是彻底被打进了泥潭里。
但武曌不后悔,她只是冷冷淡淡的看了一眼沉浸在痛苦之中小儿子,语气平静:
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你是个好父亲,但做不成一个好皇帝。”
孙武说穷寇莫追,可是她当年要是不赶尽杀绝,只怕继承皇位的就不是她那个废物的三儿子,而是王皇后的养子李忠或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了。
一个是长子兼半个嫡子,一个是皇帝曾经的爱子,哪个威胁不大?
知道别人存在威胁而不动手,不是仁义,而是愚蠢。
李隆基确实是她的孙子不假,可也是盖棺论定的未来罪人。`狐^恋¨蚊,穴\ ~蕞.歆*漳`节*更!鑫!快^天幕事关重大,天下人皆可见。能被称为永世污点,安史之乱的影响可想而知,他们要是不能及时给天下人一个交代,只怕整个皇室都要动荡。
她好歹没要了李隆基的命。
“现如今的天下,是你祖父、父亲、母亲,拼了命才换来的,不管那孩子未来究竟做了什么,他对大唐的造成的损失已经是板上钉钉,那他就应该接受惩罚。”
“现在由我动手,他还能留下一条命,要是再拖下去,百姓激愤,群臣谏言,三郎可未必还能活下去了。”
李旦的肩垮了下去,他疲惫道:“是,儿臣明白……儿臣谢陛下恩典。”
天幕终于又有了声音。
季驰光拎着矿泉水回来了。
【历史有个定论,仿佛怎么也跑不掉。】
【开国皇帝大多励精图治,但是活久了就会变。】
【朝代开国命好的能连出几代SSR,但总能遇到一个败家子孙。】
【唐朝三代明君——原谅我把李渊去掉,毕竟这位要不是儿子女儿给力,他是真的不行——两个守成之君过渡,然后遇上了李隆基。】
另一个时空,原本认真在听天幕的李渊瞬间涨红了脸。
“无稽之谈!”
他
恨恨道。
“妖言惑众的女子,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!”
群臣们也压下眼中的嘲讽,纷纷附和:
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
【李隆基的庙号,唐玄宗,算是古往今来头一份了。】
【关于他的庙号,网络上解释的说法不少,其中比较有道理的是前明后暗谓之玄的说法。】
【回首李隆基的一辈子,前半生光辉璀璨,后半生阴暗晦涩,确实合了这个玄字。】
【少年时候的李隆基,发动“唐隆政变”,诛杀韦后集团,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,让他爹当了两年皇帝又和祖宗一样做了太上皇,拨乱反正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人,励精图治,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——开元盛世。这个时候的李隆基,是当之无愧的明君。】
【有杜诗为证: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