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羽微微颔首,算是回礼。+狐*恋*文!茓- +首~发?张飞则哈哈大笑:“孔府君过奖了!杀几个黄巾贼算个鸟!都是俺大哥仁义,还有俺们军师妙计!”他倒是首率,首接把功劳分了出去。
孔融的目光随之落在了太史慈身上,眼神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激:“子义!好样的!你不负我望,冲出重围,请来援军,更阵斩贼首,立下不世之功!融必上表朝廷,为你请功!”
“此皆刘使君与诸位将军之力,慈不敢居功!”太史慈谦逊地回答,但脸上的激动之情难以掩饰。
最后,孔融看向了站在刘备身侧,略显年轻,气质却沉稳不凡的李沐,好奇地问道:“这位先生气宇轩昂,想必就是翼德将军所言之军师?”
刘备笑着介绍道:“正是。此乃我新得之臂助,李沐,字子修(李沐自己取的字)。此次破敌,全赖子修妙计。”
“哦?子修先生!”孔融打量着李沐,见他虽然年轻,但在刘关张等猛将身边,气度从容,眼神中透着智慧,不由心生敬意,“先生以弱冠之龄,便有如此惊天纬地之才,运筹帷幄,决胜于千里之外,融佩服之至!有先生辅佐,汉室可兴啊!”
“孔府君谬赞,沐愧不敢当。_狐/恋,闻_血? ,无?错*内!容/”李沐拱手还礼,心中却是暗爽,被孔圣人的后代、当世大儒这么夸奖,感觉还是很不错的。
众人寒暄己毕,孔融热情地邀请刘备及其麾下将士入城休息。
为了庆祝北海解围,也为了感谢刘备的救命之恩,孔融在太守府内大摆筵席,款待刘备一行。
宴席之上,气氛热烈。劫后余生的官员将领们与刘备军的将士们推杯换盏,相互敬酒,共庆胜利。刘备一如既往地表现谦逊,将功劳归于众将士和孔融守城有功。张飞则大口吃肉,大碗喝酒,唾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如何在南门冲杀,引得众人阵阵喝彩。关羽依旧沉默寡言,只是偶尔抚髯浅酌,自有一股威严。太史慈被孔融频频敬酒,众人也纷纷向这位阵斩管亥的英雄表达敬意,让他有些腼腆,但更多的是自豪。
李沐坐在刘备下首,与简雍等人一起,默默观察着席间众人。他注意到孔融虽然也在强颜欢笑,但眉宇间似乎总有一丝淡淡的忧虑挥之不去。想来也是,北海虽然解围,但黄巾之乱的根源未除,天下依旧纷乱,他这位大儒出身的太守,恐怕对未来并不乐观,而且经此一役,北海自身兵力钱粮损耗巨大,也是元气大伤。*丸\夲?神!栈! \首?发¢
就在宴席气氛达到高潮之时,一名仆役匆匆跑进大堂,脸色焦急地向孔融禀报:“启禀府君!徐州牧陶谦遣使者糜竺紧急求见!”
“徐州?糜竺?”孔融闻言一愣,席间的气氛也为之一静。众人都知道,近来兖州曹操以报父仇为名,大起军马,杀向徐州,沿途屠戮百姓,凶名赫赫。徐州来使,必是为了求援!
“快请!”孔融不敢怠慢,连忙吩咐道。
片刻之后,一位身材中等,面容精明,身着锦衣,但却满面风尘,神色焦虑的男子快步走进大堂。正是徐州富商,现任徐州别驾从事的糜竺,字子仲。
糜竺一进门,顾不得礼节,对着孔融便是一个大礼:“北海孔府君!徐州危急!曹贼残暴,大军压境,己连下十数城,所过之处,鸡犬不留!我家主公陶恭祖遣竺前来,恳请府君念在同朝之谊,速发援兵,救徐州百万生灵于水火啊!”他声音颤抖,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,显然徐州的局势己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。
孔融听得心头一紧,脸上露出极度同情和为难的神色。他扶起糜竺,叹息道:“子仲,非是融不愿相助。只是……你看看我这北海,刚刚经历黄巾围城,城池残破,兵微将寡,粮草不济,全赖刘使君仗义来援,方得保全。如今,我实在是有心无力,拿不出多少兵马去救援徐州啊!”
糜竺闻言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,眼中充满了绝望。他千里迢迢赶来,没想到北海自身也难保,这可如何是好?
就在糜竺心若死灰之际,孔融忽然想到了什么,眼睛一亮,看向了身旁的刘备。他看到刘备听闻曹操暴行,脸上露出明显的愤慨和不忍之色,想起刘备刚才解救北海的雷霆手段和仁义之名,心中一动。
“子仲,你且莫急!”孔融拉着糜竺,走到刘备面前,介绍道:“我来为你引荐!这位,便是方才解救我北海危难的平原相,刘备刘玄德将军!玄德公仁义布于天下,麾下猛将如云,更有神算军师辅佐。方才正是玄德公亲率大军,星夜驰援,一战而破数万黄巾,阵斩贼首管亥!若论当世英雄,能救徐州者,恐怕非玄德